字級
收藏文章
0
支持請+1
757觀看次
文/陸茂清硯台是「文房四寶」之一,製作硯台的材料豐富多樣凡數十種,其中又以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最為珍貴,公認為「四大名硯」。端硯,四大名硯之首,最早產於唐朝初年,取材於廣東端州(今肇慶市),故名。其石質堅實細潤,摸之平滑無縴響,按之如小兒肌膚;發墨不損毫,書寫流利生輝;加上雕琢精美且紋理綺麗,頗受文人學士青睞。唐朝詩人李賀有詩讚云:「端洲硯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劉禹錫,也曾作詩讚以「端州石硯人間重」。歙硯,產於安徽歙州(今歙縣)而得名,始於唐代。其特點是石質堅韌潤密,聲如金石,色如碧雲,溼潤如玉;發墨如油而不傷毫,墨巒浮豔;製作上雕刻精細,造型渾樸。因硯石出於該處的龍尾山,故又稱「龍尾硯」。它還有一個優點,即「多年宿墨,一濯而瑩」,就是說,即使因使用的年代長了,墨膏愈積愈厚甚至滿硯,入水滌之立即乾淨。洮硯,初產於唐代洮州(今甘肅臨洮),取材於洮河水底石。由於洮河石長年被水浸蝕,石質細潤晶瑩,紋理縝密如絲;呵氣即溼,發墨細快,不損毫;硯面呈微黑色花紋,似波浪翻滾、雲彩連綿。澄泥硯,最早產於山西絳州(今新絳縣),相傳製硯人縫絹為袋,放入汾水,濾取細泥,添加諸種色劑,經加工雕琢後,經特殊爐火燒煉而成。因其材質為泥,故屬陶瓷類硯。其功效可與石硯媲美,質堅耐磨,觀若碧玉,撫若童肌;儲墨不涸,厲寒不冰,呵氣可研,不傷筆,不損毫。自中唐起歷代均為貢品,蘇東坡、米芾及乾隆皇帝等都有讚譽之詞,乃「硯中一絕」。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0
支持請+1
上一篇文章
【佛源成語】金剛心
下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徐謙‧物猶如此】黃耳塚
【書藝心語】眼界
【佛源成語】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文化印象】基隆崇基書院 清末文教興衰的縮影
【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熱門文章
Most read
【書藝心語】有能之人
【大師身影】曲歌繞梁:音樂家李叔同
【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上)
【人間菩薩的禪與纏繞──王卉娟創作展】心中的菩薩
【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日本法水寺日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