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沙漠(中國和蒙古國之間沙漠)

戈壁沙漠(中國和蒙古國之間沙漠)

戈壁沙漠(中國和蒙古國之間沙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和蒙古國之間沙漠小說《衛斯理》中的人物

戈壁沙漠又稱大戈壁,面積為130萬平方千米,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位於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中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省,以及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西部二連浩特一帶,戈壁沙漠的兩面邊緣地帶分別被稱為漠南漠北。

戈壁(蒙古語:Говь),在蒙古語中有沙漠、礫石荒漠、乾旱的地方等意思。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亘在東亞北部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高原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岩。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戈壁沙漠外文名稱:Gobi Desert地理位置:中國和蒙古國之間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氣候占地面積:130萬平方千米著名景點:小戈壁國家公園、大甲戈壁國家公園地形:高原、丘陵

名稱,位置,形成過程,主要類型,剝蝕(侵蝕)類型,堆積類型,地形,氣候,水系和土壤,植物,動物,居民和經濟,研究和探索,

名稱中文“戈壁”來源於蒙古語Говь,僅指礫質、石質荒漠,半荒漠平地,而“沙漠”則僅指荒漠、半荒漠和乾草原地沙地。位置戈壁沙漠面積為13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亞洲面積第二大沙漠(僅次於233萬平方公里的阿拉伯沙漠),世界第五大沙漠。從戈壁東界算起,向西1600千米之外為新疆地區,是一個被南面的西藏高原和北面的天山山脈所包圍的巨大盆地。這一荒漠占據一長1609千米、寬483-966千米的廣闊弧形地帶,面積約為130萬平方千米。戈壁的界限北抵阿爾泰山和杭愛山;東接大興安嶺西緣;南至阿爾金山、北山和陰山;西達天山東部。中國戈壁型荒漠主要位於新疆、內蒙古、甘肅和寧夏等省區與蒙古國交界處,戈壁總面積為56.95萬平方千米,沙漠(包括沙丘和風蝕土地)總面積為71.29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的13.36%,其中新疆沙漠總面積為42.0萬平方千米,戈壁面積為29.3萬平方千米,位居全國沙漠和戈壁面積的首位。戈壁沙漠的位置形成過程科學家認為,200萬年以來,特別是幾十萬年以來的中、晚、更新世時期,中國西部地勢不斷上升,乾燥氣候區不斷擴大。內蒙古阿拉善的戈壁荒漠這些地帶表面沉積的砂岩、粉砂質泥岩以及砂礫岩等比較疏鬆的岩體在太陽和風的作用下,不斷被風化剝蝕,變成大量碎屑物質。這些大小混雜的碎屑物質從山上崩解下來,開始在山腳下堆積起來。在洪水的作用下,被衝到較遠的山麓地帶,形成大面積的洪積平原。每當乾燥季節,在大風的作用下洪積平原上的碎屑物質中的細砂和塵土被吹到天空中,其中塵土被吹到千里外的地區,形成了黃土高原;而那些細砂則被風攜帶到附近,形成沙漠。粒徑比較大的礫石,則被留在原地了,就形成了如今的戈壁灘地貌了。戈壁是粗砂、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按成因礫質戈壁可分為風化的、水成的和風成的三種。其形成主要原因是因洪水沖積而成。當發洪水,特別是山區發洪水時,由於出山洪水能量的逐漸減弱,在洪水衝擊地區形成如下地貌特徵:大塊的岩石堆積在離山體最近的山口處,岩石向山外依次變小;隨後出現的就是拳頭大小到指頭大小的岩石。由於長年累月日曬、雨淋和大風的剝蝕,稜角都逐漸磨圓,變成了我們所說的石頭(學名叫礫石)。這樣,戈壁灘也就形成了。而那些更加細小的砂和泥則被沖積、漂浮得更遠,形成了更遠處的大沙漠。戈壁是荒漠的一個類型。即地勢起伏平緩、地面覆蓋大片礫石的荒漠。蒙古人稱礫石質荒漠為戈壁。戈壁地面因細紗已被風颳走,剩下礫石鋪蓋,因而有礫質荒漠和石質荒漠的區別。這種地區儘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主要類型戈壁的地表依據其組成物質可劃分為岩漠、礫漠兩類。岩漠是指地表岩石裸露或僅有很薄的一層岩石碎屬覆蓋的山麓地帶,分布在周圍及內部山前面積不大。賀蘭山附近的戈壁如馬鬃山、雅布賴山、賀蘭山、罕烏拉山、巴彥烏拉山的山前地帶,礫漠地表為礫石覆蓋,礫石大小不等,在石漠的外圍地帶面積廣大,強勁的風力,將細小顆粒吹走,留下粗大的礫召,礫石多成為風棱石,上覆蓋一層堅硬光滑的黑褐色荒漠漆皮,以岩漠和礫漠組成的荒漠戈壁面積廣大,分布範圍只在阿拉善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外圍。戈壁可分為剝蝕(侵蝕)和堆積兩大類型,並可再分為若干亞類。各戈壁類型分布往往由山地向兩側谷地或盆地作帶狀排列。剝蝕(侵蝕)類型戈壁形成過程以剝蝕(侵蝕)作用為主,主要分布於內蒙古高原中西部及其邊緣山地,為白堊紀以來連續聳起成陸,其後未經海侵或劇烈地殼運動因而長期處於剝蝕作用的地區。地面組成物質較粗,地面起伏稍大,基岩時常裸露,礫石堆積很薄,水土資源貧乏,又可分為2個亞類:剝蝕(侵蝕)石質戈壁。作狹帶狀分布於馬鬃山等內蒙古高原邊緣山地及其山前地帶,準平原化現象顯著,地面幾乎全部為戈壁,而戈壁面上基本沒有或很少堆積物,因而大部分地方基岩裸露,山地基本削平,僅以零星殘丘存在。地面平坦而略有起伏,侵蝕溝廣布。常流河缺乏,地下水位埋深10米以上。土壤瘠薄,以粗骨質石膏棕色荒漠土和石膏灰棕荒漠土為主,植被極稀疏,覆被度不及1%-5%,以散生的紅砂、泡泡刺、勃氏麻黃、梭梭等為主。剝蝕(侵蝕)—坡積—洪積粗礫戈壁。廣布於內蒙古高原中西部,在馬鬃山、天山等山麓地帶也有狹帶狀分布。地面組成物質以直徑2-20厘米粗礫為主,由坡積—洪積作用而成,帶稜角,分選作用和磨圓度不佳,一般堆積物厚度不到1米,其下即為削平的基岩;距山地愈遠,堆積物的顆粒愈細,厚度也愈大,地面基本平坦,自山地向兩側逐漸傾斜,坡度一般為3-5度,侵蝕溝發達,但常流河不多,地下水位深達10米以上。土壤瘠薄,以礫質灰棕荒漠土和棕鈣土為主。植被覆蓋度一般為1%-5%,以紅砂、泡泡刺、珍珠、包大寧等為主。堆積類型戈壁形成過程以堆積作用為主。主要分布於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及河西走廊等內陸盆地邊緣及山麓地帶。上述內陸盆地周沿的高大山地(崑崙山、天山、阿爾泰山、祁連山等)經長期剝蝕和侵蝕後,產生大量岩屑碎石,在山麓及盆地邊緣堆積,即為戈壁形成的豐富物質基礎。崑崙山北麓戈壁頻寬達200千米,酒泉附近祁連山北麓礫石層厚達700-800米。本類型包括下列3個亞類:坡積—洪積碎石和櫟砂戈壁。主要分布於山間盆地的邊緣和山麓地帶。戈壁分布特點是與石質低山及山間盆地相錯綜,或廣大成片,或較為零星。戈壁的地區差異性甚顯著,例如在馬鬃山地,戈壁分布於山間盆地的邊緣,由強烈剝蝕的古老岩層風化物就近坡積和洪積而成,地面坡度達3-5度,礫徑多為3-10厘米,一般具有明顯的漆皮,當地稱為“黑戈壁”,土壤多為貧瘠而厚僅50-60厘米的石膏棕色荒漠土,植被覆蓋度5%左右,人煙稀少。在祁連山地則情況不同,由洪積—坡積形成的戈壁位於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間盆地邊緣,組成物質為粗大的礫石和碎石,呈灰色或灰黑色,當地稱為“白戈壁”。地面坡度達5-10度,降水較多,水文網較密,植被較好,覆蓋度可達20-30%左右,基本上已綠化。

洪積—沖積礫石戈壁。分布面積在堆積類型中最為廣闊。地貌上相當于山麓扇形地,地面絕大部分是礫石戈壁,主要由第四紀洪積、沖積物組成。礫石磨圓度較好,分選較明顯。戈壁分布和性質也表現了地區差異。例如在馬鬃山南麓傾斜平原,礫石戈壁作東西向的狹帶,礫石層約厚10-20米,礫徑2-10厘米,均有稜角和漆皮。祁連山北麓扇形地,其礫石戈壁作東西向的寬頻,礫石層厚100米左右,礫徑2-20厘米,磨圓度較好,呈灰色及灰黑色。地形戈壁由西部的嘎順戈壁、準噶爾戈壁和外阿爾泰戈壁與中部和東部的東戈壁(即蒙古戈壁)以及南部的阿拉善沙漠組成。嘎順戈壁西以天山支脈為界,南以北山為限,海拔高達1524米。呈緩和的波狀起伏,帶有複雜的迷宮似的寬闊凹地,而凹地又為有時高出平原90多米的平頂小丘和岩石山脊所分隔。儘管鹽沼處於封閉的凹地之中,荒漠卻多石無水。土壤為灰褐色且含有石膏。外阿爾泰戈壁,北面和東面分別為蒙古阿爾泰山和戈壁阿爾泰山的支脈,南為北山。平原隆起,峭拔而崎嶇。延伸到平原上達10千米餘的遼闊山區,挨著平原和低矮圓形的丘陵群。這些山是貧瘠的,並為乾谷所破碎。外阿爾泰戈壁的西段也基本是平原,但上面散布著小塊的隆起地區,並為乾河床所切割,此外還有闊大的鹽沼。在中部,這種破碎程度有增無減,台地(頂部平坦側面陡峭的丘陵)和乾溝一道出現,末端為平坦的凹地,上面覆蓋著黏土層。外阿爾泰戈壁是焦乾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不過地下總是有水。然而,這裡實際上並沒有井和泉,植被非常稀疏,對於家畜幾乎無用。戈壁上的山丘準噶爾戈壁在嘎順戈壁的北面,蒙古阿爾泰山東部支脈與天山最東端之間。它類似外阿爾泰戈壁,邊緣為溝壑、殘餘丘陵和低矮山脊所破碎。阿拉善沙漠位於北面的中國蒙古邊界、東面的黃河與賀蘭山、南面的祁連山與西面的黑河北段之間。它由一廣袤的近乎荒蕪的平原組成,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升高。阿拉善大片地區為沙子覆蓋。東戈壁具有與西部地區類似的特徵,海拔高度在701-1524米之間,但其降水量卻稍多一些,能達到每年203毫米,不過實際上卻沒有河流。地下水相對豐富,僅部分礦化。地下水還接近地表,為小湖和泉提供水源。然而,植被卻是稀疏的,主要由粗糙的灰褐色土壤中的蒿草構成。在潮濕的凹地,常見鹽沼和草澤。在北部和東部的外圍地區,有著較大的降水量,荒漠景觀逐漸變得不再那麼嚴酷,有時甚至像大草原似的。氣候氣候是極端大陸性的和乾燥的:冬季嚴寒,春季乾冷,夏季溫暖。類似季風的狀況存在於東部地區。年氣溫升降幅度相當大,1月份平均低溫可達到-40℃,而7月份平均高溫則可攀升到45℃;日氣溫升降幅度也可十分巨大。這片沙漠的極限溫度,冬天可跌至零下20攝氏度,甚至到零下30攝氏度。而夏天最熱的時候可升至40攝氏度以上。氣溫、地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大,多晴天,日照時間長。年總降水量從西部的不足76毫米至東北部的203多毫米不等(夏季降水量最大)。終年少雨或無雨,年降水量一般少於250毫米,降水為陣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北風和西北風盛行於戈壁。風沙活動頻繁,地表乾燥,裸露,沙礫易被吹揚,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較充足地區會出現綠洲,具有獨特的生態環境利於生活與生產。

水系和土壤荒漠水系主要是地下的,地面河流幾乎沒有常流。山地水流局限於戈壁邊緣,即使如此,當它們流入鬆散的土壤或多鹽的、封閉的凹地時也很快就乾涸了。許多河流僅在夏季流水。另一方面,地下水卻廣泛分布,質量足以勝任畜牧。儘管在蒙古語中,戈壁沙漠意味“沒有水的地方”,實際上,地下泉水不斷從岩石和沙丘中冒出,而此處也有很多鹽水湖。降雨後蒙古國戈壁上的地表徑流戈壁土壤主要是灰褐色與褐色的碳質土(富於碳)、石膏土(含有石膏)、粗礫石土,常與多沙鹽沼及黏土結合在一起。植物植被稀疏罕見。在高原和山下的平原上,有灌木似的矮小植被。在鹽沼,也以鹽生植物類為主;在沙漠生長著沙蒿和稀疏的多年生及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半荒漠地帶,植被較為豐富,屬於草本植物類和蒿類。在戈壁阿爾泰山和其他高山,荒漠草草原完全覆蓋了較低的山坡,而在較高的部分,則有羽草草原的山地變體。新疆戈壁草原動物動物多種多樣,有諸如野駱駝、蒙古野驢(Equus hemionus)、詹蘭羚羊和捷爾倫羚(dzeren)一類的大哺乳動物。普爾熱瓦爾斯基氏野馬曾分布於荒漠西部地區,在野外可能已經滅絕。齧齒類動物包括旱獺與囊鼠,還有爬蟲類。蒙古國中戈壁省國家公園的駱駝居民和經濟人口密度小——每平方千米1人——在內蒙古主要是蒙古人及漢人。漢人人口自1950年以來大為增加。居民的主要職業是遊牧,不過,漢人聚集的地區以農業為主。蒙古牧民的傳統住宅是氈蒙古包及帳篷,而漢人農民則住在粗磚建的土房中。北部蒙古國幾乎全是遊牧的蒙古人,人口密度低於南部戈壁上的蒙古包戈壁地區及其半荒漠地段主要是牧區,綿羊和山羊占牲畜總數的一半多。次重要的是大角家牛。馬僅占牲畜總數的一小部分,與大角家牛集中在東南地區草木較為茂盛的半荒漠。相當數量的牲畜由雙峰駱駝組成,至今還在一些地區用於運輸。自從1950年代以來,人口增加和對邊地的過度使用,減少了植被並增加土壤的侵蝕,導致戈壁沙漠地區的全面擴展,犧牲了邊緣半乾旱草原。80年代,戈壁的工業化強化了環境污染。一個明顯的例子為呼和浩特地區化肥生產造成的地下水磷酸鹽污染,反過來又影響了當地的牲畜。戈壁象形奇石——東方的維納斯戈壁灘上分布著大量的戈壁石,許多牧民們在戈壁灘上撿石頭然後賣給石商。賣石頭給這裡的牧民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研究和探索古代絲綢之路在沿塔克拉瑪乾沙漠北緣及西緣一線延伸時,橫貫阿拉善沙漠南部且穿越嘎順戈壁。戈壁地區最初是通過13世紀時馬可·波羅的生動描述而為歐洲人所知的,除此之外,他們在實際上一直並不了解這一地區而且沒有到這一地區旅行過。古絲綢之路途徑的戈壁戈壁最有文化趣味的地區是中國敦煌市附近的佛教系列洞窟寺廟群。這些寺廟建於4~10世紀,在沙漠乾燥的空氣中被很好地保存下來,其中壁畫與文獻的質量和數量一直無與倫比。對這一建築群的科學研究,隨匈牙利裔英國考古學家和地理學家斯坦因(Aurel Stein)在1907年發現千佛洞開始。戈壁還挖掘出了大量的恐龍化石,也是研究白堊紀恐龍的重要部分。蒙古死亡蠕蟲;傳說生活在這個沙漠中的蟲類怪物。

相關詞條

戈壁沙漠(中國和蒙古國之間沙漠)戈壁沙漠又稱大戈壁,面積為130萬平方千米,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之間,是世界上最北面的沙漠,位於蒙古國南部的東戈壁省、中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爾泰省等...

大戈壁戈壁(Gobi),亦稱戈壁沙漠(Gobi Desert),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亘在中亞浩瀚的戈壁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國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岩...

戈壁(地理詞語)戈壁,源於蒙語,沙漠的一種,地面主要由礫石構成。 亦稱“ 戈壁灘 ”。意為大範圍的沙漠地區。戈壁的形成是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雨影效應阻擋了雨雲抵達戈壁地區。...

漠北(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漠北又稱嶺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漠北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和林。《史記》載:“今單于即能前與漢戰,天子自將兵待邊;即不能,亟南面而臣子漢。何...

中國八大沙漠沙漠(shā mò)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 沙幕 ”,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中國沙漠總面積約70萬平方...

世界十大沙漠世界十大沙漠分別是指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利比亞沙漠、澳大利亞沙漠、戈壁沙漠、巴塔哥尼亞沙漠、魯卜哈利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大沙沙漠、塔克拉瑪乾沙漠。...

庫布齊沙漠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在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里的黃河南岸(有的人稱為河套沙漠),往北是陰山西段狼山地區。“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

沙漠(為流沙、沙丘所覆蓋的地形)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 沙幕 ”,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

戈壁大漠(名稱)戈壁亦稱戈壁沙漠,是荒漠的一個類型。戈壁大漠一般是指中國出嘉峪關後的廣大的西北地區,常見於古代詩詞中,多用於形容疆域的遼闊或邊關的荒涼。自從 秦朝 起,“大漠...

戈壁(戈壁沙漠)戈壁沙漠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亘在中亞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國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岩。戈壁(蒙古語:Говь),在蒙古語...

阿拉善沙漠阿拉善沙漠(Ala Shan Desert ) 是統稱阿拉善盟境內三大沙漠即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是戈壁大沙漠最南部分,位於中國中北部的銀額盆地底部。包括...

戈壁灘戈壁灘,位於蒙古高原中部,以戈壁灘為界蒙古高原被分為漠北與漠南蒙古。古代自秦朝以來,漢字史書里以“大漠”、“瀚海”之稱,戈壁灘也是蒙古帝國的老家,也是匈奴和...

塔爾沙漠塔爾沙漠 (Thar Desert)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的沙漠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亦稱為印度大沙漠,位於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夏季季風的濕潤氣流在它的東邊不遠經過,但是卻沒有...

阿拉善戈壁從峰巒重疊的賀蘭山北麓到茫茫無際的的黑水流域極目晴空,浩浩無際,雲山渺遠,大漠蒼茫,礫石侵天涯蜃樓映亂峰,這就是廣袤而壯觀的阿拉善翰海戈壁。 阿拉善地區的翰海...

沙漠公路世界上有一批,阿拉伯半島石油產區有。中國的塔克拉瑪乾沙漠公路:有4條,輪台縣至民豐縣、阿拉爾市至和田市已通車,阿拉爾市至塔中鎮、尉犁縣至且末縣正在規劃建設中...

駱駝客(沙漠戈壁牽駱駝的人)駱駝客指的就是在沙漠戈壁牽駱駝的人。...... 馱貨的路上很開眼界,一路上不光有戈壁沙漠,還有綠洲駝站,更有妓院賭場、唱台戲班等。張老漢說他逛過窯子,和...

烏蘭布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地處自治區西部巴彥淖爾市和阿拉善盟境內。烏蘭布和沙漠是阿拉善沙漠的東北部,在銀額盆地東北底部。烏蘭布和沙漠北至狼山,東北與河套平原相鄰。東近黃河...

塔克拉瑪乾沙漠塔克拉瑪乾沙漠(維語:تەكلىماكان قۇملۇقى)位於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是阿拉善沙漠的主體,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銀額盆地底部,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其中的巴彥淖爾、吉訶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

荒漠荒漠是乾旱區大型地貌組合,有岩漠、礫漠、沙漠和泥漠。後者即乾涸湖沼或龜裂地,規模一般較小。...

熱門詞條

小林村

速度與激情5

lc9

空力套件

Turn Me On

魔神之怒

標緻207

心有餘而力不足

牛皮紙袋

漁船

凱渥模特經紀公司

梅雨季

長堤

水雉

suggest

網路電視台

玫瑰果油

美國時間

新審死官

新社花海

阿爾圖羅·托斯卡尼尼

短片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人物圖片

有何不可

丈量世界

膠柱鼓瑟

相关推荐

电竞世界杯
beta365官网app下载

电竞世界杯

📅 07-07 👁️ 4184
[实用]六翼天使心( 91,無文字,阿风,改进版实拍 )
365bet体育足球世界

[实用]六翼天使心( 91,無文字,阿风,改进版实拍 )

📅 08-01 👁️ 8693
目标金杯!1966年世界杯官方纪录片
365bet体育足球世界

目标金杯!1966年世界杯官方纪录片

📅 06-29 👁️ 9449